A+ A-
A+ A-
第4章 帝国祸端

“陛下,以臣之愚见,当今之天下,大患有五;第一,本朝随周礼行分封,本是好事,然而供养制度却为考虑皇族宗室规模日渐庞大,一应开销皆有朝廷供给,未来不消百年,国家必受其累,这就是个无底洞。

第二,开国之初因种种原因行海禁,断绝了海外贸易,成祖年间虽然有三宝太监七下南洋,然而劳民伤财,未与国家取利;虽有海禁但是民间士绅商贾走私成风,百姓受其累,士绅大赚,国家无收入!臣以为海禁犹如大禹治水,堵不如疏。想当初南宋凭其一隅海洋贸易,岁入远超我朝近十倍,望陛下明察之。

第三,太祖皇帝行军户制,在开国前期确实不失为一妙法,但是如此多年多去,很多军籍者土地被侵占,沦为军官奴仆者不计其数,食不果腹,军无战力,虽有一腔热血报国,怎奈无法再现开国之雄风了。

第四,吏治腐败,上行下效,贪污成风,官员普遍俸禄过低,而且经常用宝钞充当银钱发俸禄,恕臣死罪,很多家境贫寒的官员本想做个好官,都不得不贪,不贪全家都要饿肚子啊。臣都不敢自诩清官。

啪,朱厚照听到此处,终于控制不住,怒而起身。“臣死罪杨廷和一惊之下,伏倒在地。“杨师快起身,是朕失态了,朕竟不知我大明朝已到了如今的地步,还有一点呢,杨师速速与朕道来。

“第五点陛下还是不要再问了,之前几处尚不可解,动辄有覆国之危,最后一项万万不可动,动之天下动荡,必无幸免眼见皇帝如此震怒,深知最后一项才是祸国之根源的杨廷和不免犹豫了起来,不知道该不该冒着得罪天下士族的风险告诉皇帝真相。

“杨师,朕虽然年少,少谙世事,但我身为天下共主,这大明朝的皇帝,不开疆扩土,安定百姓,百年之后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。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,朱厚照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独有的热血和激情,紧握拳头,低声呐喊着。

杨廷和看着激情澎湃的皇帝,仿佛也回到了那少年中进士初入朝堂的少年时代,那时的他何尝不是如此满腹抱负,欲做一番大事。

“陛下,臣阅览古今史书,发现这最后一项乃是历朝历代都在发生,却始终无法解决的难题,实在棘手。

“哦?速与朕说说看。朱厚照听闻,来了兴趣。

“陛下博览群书,不知注意没有,自周朝至今,王朝至多不过300年便会出现昏君佞臣,烽烟四起,改朝换代,似乎有天数注定,不改朝换代百姓便无法存活;然而臣认为就算有昏君佞臣也不过是霍乱一时,假以时日必然会拨乱反正。真正导致黔首活不下去造反的原因,乃是土地兼并!

“百姓生活艰难,却供养着整个皇朝,年景好的时候,吃穿用度自然无忧,但是一但遇到灾荒,果腹艰难,只能向富户乡绅借高利贷度日,一但还不上,只能出卖土地甚至卖儿卖女沦为奴仆佣户;长此以往,富者田陌成片,百姓遍地哀嚎,为了活着也只有造反一条路,太祖皇帝就如此例。而一但经历天下动荡,天下人口锐减,土地重新分配,又可安宁数百年,所以看似如天道轮回一般。而这一问题在本朝更为严重!!!

朱厚照大惊“杨师知朕自幼生于深宫,长于妇人之手,对天下的了解也只是通过书本。事关大明万世,与朕仔细说说,这是怎么一回事,而且为何说我大明更为严重。

至此,杨廷和也不再遮掩,沉声说道“回陛下,拿本朝举例,开国之初,追随太祖皇帝出生入死打下打下江山的文臣武将数不胜数,除去因不安分的被太祖高皇帝处斩的,剩下的勋贵都各有封赏,譬如几位国公,每家都有大量土地田亩。

杨廷和端起酒杯润了润口,继续说道“勋贵还是事小,关于宗亲之事,请陛下恕臣大不敬之罪!

“爱卿无罪,请快说!朱厚照急不可耐道。

“臣以为我大明自太祖皇帝开国起,制定的宗室制度。相比于此前的汉唐宋各朝,最大弊端在于没有降等袭爵制,导致随着时间推移,每代帝王分藩各个皇子为亲王,每代亲王又分出许多郡王,郡王之下又有各级封赏,枝繁叶茂下,已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
而成祖皇帝以藩王之身清君侧夺得大位后,为防止其他藩王效仿,更是采用以经济特权换取藩王军事和政治权利的方式来削藩,通俗来说就是国家出钱从生到死,大包大揽,把藩王和宗室都养废。

英宗复辟后,更有鉴于土木堡兵败北巡,在京城监国弟弟,被群臣拥立为帝的教训,从此对藩王更是严防死守。甚至到了连亲王的母妃去世,想回京奔丧都不被允许的地步。

如此一来,人数不断增长的众多宗室犹如被圈禁,只剩敛财享乐之心,既给国家财赋和百姓造成了愈来愈重的负担,又无法和此前各朝那样,成为皇权在朝堂军事上的助力,而由此产生的最大弊端,便是让国库空虚皇室却又孤弱无依。

朱厚照听到此处,陷入了沉思,杨廷和却语出惊人的继续说着“老臣还有一大不敬之言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差役和交税乃是国家根本,太祖皇帝夺得天下后,优待天下读书人,天下士子享受着不交税、不服役的特权本为善政,臣亦是此政策受益之人,本不该自绝好处。然而当今之天下,百姓为了避税,纷纷将土地投献到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,故此国家税赋一再减少,于国大不利。国家税赋不足只能加征剩余自有土地的农户,长此以往百姓不是生活艰难,就是沦为佣户,必将成为取乱祸根!陛下明断!

杨廷和一番话,颠覆了朱厚照的认知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,忙问道“杨师可有法子教朕?

杨廷和无奈到“陛下,臣愚钝,虽然看到了问题所在,然而却无解决之法,臣无能,愧对陛下!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