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侠医

大明侠医(缪永周氏)全文免费_(缪永周氏)大明侠医后续阅读(缪永周氏)

  • 编辑:夕渊 类别:现代言情 状态:连载中 点击:312 主角:缪永周氏
  • 发表时间:2025-01-09 10:44 梦顽著

《大明侠医》是作者梦顽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文章,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缪永周氏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; 缪永待母亲说完,恭恭敬敬地先行了礼。然后郑重说道:“姆妈,我并不是担心考不上举人,白白拖累了您。而是觉得官场险恶,以我的脾...

收起 展开

最新章节(第5章 (2772字))

全部目录
  • 缪永待母亲说完,恭恭敬敬地先行了礼。

    然后郑重说道:“姆妈,我并不是担心考不上举人,白白拖累了您。而是觉得官场险恶,以我的脾性,想要像父亲一样,做一辈子清正廉明的好官,可能并不容易。”

    周氏想了想,觉得也有道理。

    自己这个儿子曾经可是街头“小霸王”,以后真做了官,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。

    于是点了点头,示意他继续往下说。

    “既然做好官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,当个好郎中不照样也能佑一方安康吗?”

    周氏闻言,又微微颔首。

    “更何况,儿子我从小体弱多病,如果能够好好学医,以后的身子就有了保障,不是吗?”缪永继续加码。

    听到这里,周氏终于点头应了。

    毕竟这次儿子的病,带给她的触动很大。

    花钱四处请了那么多的名医,结果都治不了。

    而在临终前,儿子只是拿本医书随便翻翻,开了张方子。

    没过几天,居然就把自己的病给看好了。

   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!

    所以,学医当郎中,对于儿子来说,未必不是一条好的出路。

    况且,在所有母亲的心里,孩子能够健康长大,永远是第一位的!

    缪永正是抓住了这一“软肋”,才得以快速说服母亲。

    后世不是有句歌词这样唱的吗:“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,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”。

    不过,有一说一,作为家庭妇女,周氏能够迅速转变观念,委实不容易。

    毕竟在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古代,四书五经才是正道。

    相对来说,医学只能算是杂学。

    在那个时代,医生普遍地位比较低,和儒学人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。

    除非是进入太医院混得一官半职,但那种可能性实在太小。

    当然了,这也只是针对一般医生而言。

    如果医术足够高明,其实也能深受世人的尊敬。

    毕竟,谁都会有生病的时候,关键时刻也都眼巴巴地盼着医生能够救己一命。

    不仅如此,士大夫们认为儒学是正统,如果医生能够兼通儒学的话,通常会因此大受推崇。

    而这些医生在古代又称为之儒医,相较于一般的医生,儒医拥有更好的家庭背景。

    他们或出自于世儒之家,或是自小便学习儒学,后来又改儒从医。

    明代的儒生人数很多,但真正考中进士的却很少。

    于是,那些落榜学子中,有不少便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。

    “不为良相,当为良医”,这句谚语也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  事实表明,周氏虽然没文化,但脑子还是很开明的。

    不像几百年后的某些鸡娃家长,顽固不化。

    非得逼自己的孩子在一棵树上吊死,结果往往气得自己都想上吊。

    缪永很庆幸,没有摊上这样的母亲。

    看着眼前的母亲两鬓白发,尚不满四十,却已布满皱纹蜡黄的脸。

    这都是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***劳过度所致。

    还有长期熬夜做针线活儿,视力更是下降得厉害。

    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。

    自己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,必须马上接过养家重担。

    绝不能再让母亲继续这样辛苦下去了!

    略一思索,心里便有了个想法,于是继续征询母亲的意见。

    “姆妈,我想办一个私塾。”

    “办私塾?你刚刚不是还说要学医的吗?”周氏一脸茫然。

    “医当然要学,但是我想先自学,晚上读医书即可。白天的话,可以开办学堂,这样一来,既不枉费秀才功名,又能用束脩维持家里的生计,岂不两全其美?”

    周氏听了,也觉得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,但又有些放心不下。

    “儿啊,你有这份孝心,姆妈很欢喜。只是,你的身子骨天生就弱,姆妈担心你吃不消。还是专心学医吧,家里的事你就甭***心了。”

    “没事的,姆妈,我现在读了医书,知道怎么调理自己的身子。而且,等儿子再多学一阵子,还能给姆妈瞧病吃药,把白发和皱纹都吃没哩。”

    周氏听完不禁呵呵一笑。

    “儿啊,你就别消遣姆妈了,人都有生老病死,又不是神仙,咋还能变回去啊?”

    缪永半真半假回道:“姆妈您别不信,反正医书上是这么说的,等到哪天我学会了,再为姆妈配药吃。”

    周氏为了不打击儿子学医的积极性,只好点头:“行啦,姆妈信了,也同意你办学。正好家中还有一间厢房,回头我就搬过去住。把正房腾出来,也好让学堂空间宽敞些。”

    能遇到这样一个明事理的老妈,缪永忍不住在心里高呼妈妈万岁。

    说干就干。

    拜谢过母亲后,缪永径直来到书房。

    迅速找来笔墨纸砚,准备书写招生广告。

    缪永虽不清楚古代招生都怎么宣传,但前世的他倒是有过类似的经验。

    因为,他从小就是孤儿,是在堂叔家寄养长大的。

    虽然总体来说,堂叔一家对他也还算不错。

    可是毕竟寄人篱下,因此,自从考上大学后,他就很少再问堂叔家里要过钱。

    除了努力学习,每学期都能获得不菲的奖学金外。

    他还经常抽空去当家教,上门去给中小学生补课。

    这个当初做家教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,那就是在公共场所张贴招生广告。

    详细介绍自己的教学特长和教学范围等方面的信息,广告下方留着***。

    他还记得前世曾经看过一篇报道。

    说的是,华夏自有科举制度以来,常熟单单一个县就总共出了8位夺魁天下的状元。

    而中秀才或是举人者更是超过600人之众。

    数量之多,举国罕见。

   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,常熟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科举。

    更何况,据他了解,‌在明代,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,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的成员都可以参加科举***。

    不像唐代科考,要求十分严格。

   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谪仙人李白就是吃了出身商贾之家的亏。

    所以,生源问题,应该不算问题。

    等等……

    好像不对!

    说起生源,缪永突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。

    那就是前身曾经做过几年街头小霸王,算是个有“污点”的人。

    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个,直接劝退那些学童的家长呢?

    缪永深知,前身所在的***帮在街坊眼里,口碑呈现两极分化。

    富人视他们为洪水猛兽。

    穷人则把他们当活菩萨。

    可偏偏富人有钱读书,穷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    想到这里,不禁有些懊恼……

章节在线阅读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