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岁的程序员陈默重生回到1998年,发现自己回到了大学宿舍,
**尚未诞生的黄金时代。凭借未来二十年的互联网经验,
他决定开发一款比**更强大的即时通讯软件——"连我"。1陈默猛地睁开眼睛,
刺眼的白炽灯光让他下意识抬手遮挡。耳边传来熟悉的键盘敲击声和室友的嬉笑声,
空气中弥漫着泡面和汗水的混合气味。"老陈,发什么呆呢?赶紧的,星际争霸三缺一!
"这个声音...陈默缓缓放下手,看到一张年轻了二十岁的面孔——大学室友张明,
正叼着烟,一脸不耐烦地敲着他的床沿。陈默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。
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——没有长期敲键盘留下的茧子,没有那道切水果留下的疤痕。
床头的日历显示:1998年9月15日。"我...重生了?"陈默喃喃自语,声音颤抖。
前一刻的记忆还停留在2023年那个雨夜,38岁的他加班到凌晨,
从公司大楼走出来时被一辆闯红灯的卡车撞飞。而现在,他回到了大学宿舍,
回到了互联网刚刚起步的黄金年代。"喂,你中邪了?"张明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。
陈默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他翻身下床,动作太急差点摔倒。
宿舍还是记忆中的样子——四张铁架床,中间拼着两张长桌,
上面堆满了电脑零件、泡面盒和课本。"现在几点了?"陈默问道,声音还有些发飘。
"晚上八点半,你到底玩不玩?"张明已经转身走向自己的电脑。陈默没有回答,
他快步走到窗前。窗外是熟悉的校园夜景,远处的图书馆灯火通明。1998年的华清大学,
计算机系大三学生宿舍。他重生了,回到了互联网创业最好的时代。**还没诞生,
腾讯还叫OICQ,马化腾可能刚刚有了做即时通讯软件的念头。而陈默,
一个来自2023年的资深程序员,脑子里装着未来二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史。"不玩了,
我有事要做。"陈默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,打开那台老旧的联想电脑。
Win98的启动画面让他眼眶发热。张明诧异地看了他一眼:"太阳打西边出来了?
陈学霸居然不学习了?"陈默没有理会室友的调侃,他的大脑飞速运转。
首先要确认现在的时间点和关键事件。电脑启动完毕,
他立刻打开浏览器——网速慢得令人发指,但还能用。搜索"腾讯",
只有零星几条关于深圳一家小公司的信息;搜索"**",
没有任何相关结果;搜索"即时通讯",只有几篇学术论文。陈默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
机会就在眼前,他要做一个比**更强大的即时通讯软件,
抢占这个未来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市场。"张明,我记得你爸在电信工作?"陈默突然问道。
"是啊,怎么了?"张明头也不回,正专注于游戏。"我需要一些帮助,
关于服务器和网络接入的。"陈默的声音变得坚定,"我想开发一个软件,
一个能改变我们所有人的软件。"张明终于转过头来,一脸狐疑:"你受什么**了?
昨天不还说毕业要去外企当程序员吗?"陈默笑了笑,没有解释。他打开记事本,
开始飞快地敲击键盘。
户系统、好友列表、消息传输协议、群组功能...这些都是2023年最基础的IM功能,
但在1998年,每一项都是***性的创新。"这是什么?"张明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,
好奇地盯着屏幕。"即时通讯软件,就像...网络版的寻呼机,但功能强大得多。
"陈默解释道,"你可以随时给在线好友发消息,传送文件,甚至语音聊天。
""听起来很酷,但有人会用吗?现在上网这么贵。"张明挠头。
陈默胸有成竹:"上网费会越来越便宜,而人们会越来越需要这种即时沟通的方式。相信我,
这将是未来的趋势。"张明将信将疑,但被陈默罕见的热情感染:"需要我做什么?
""首先,帮我搞一台能当服务器的电脑,最好能24小时联网。"陈默说,"然后,
我需要你父亲的帮助,解决网络带宽问题。""服务器?你认真的?"张明瞪大眼睛,
"你知道那要多少钱吗?"陈默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存折:"这是我的全部积蓄,两万八千块。
应该够买一台配置不错的二手服务器了。"这是陈默大学三年省吃俭用存下的钱,
原本计划毕业后租房用的。但现在,这些钱将成为他改变命运的启动资金。
张明吹了声口哨:"你玩真的啊!好吧,我明天给我爸打电话。不过你得告诉我更多细节,
这玩意儿到底怎么运作?"接下来的几个小时,陈默向张明详细解释了他的构想。
随着谈话深入,张明从怀疑变成惊讶,最后完全被这个想法征服。"老陈,
如果你说的能实现,我们可能要发财了!"张明兴奋地说。陈默笑而不语。发财?
那只是开始。他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比腾讯更强大的互联网帝国。夜深了,室友们都已入睡,
陈默仍坐在电脑前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。他正在编写软件的核心代码,
利用未来知识避开那些曾经困扰早期IM的技术陷阱。
"首先解决协议问题..."陈默自言自语,"TCP/IP直接传输太容易被监控和攻击,
得加入加密层..."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照在这个重生的年轻人身上。
1998年的互联网还是一片蓝海,而陈默,已经看到了二十年后的大陆轮廓。2一周后,
张明从父亲那里搞来了一台退役的IBM服务器,虽然老旧但性能足够。
陈默花了两天时间重新安装系统、配置网络,
将它安置在宿舍楼下的一个小储物间里——这是系主任特批的"创业项目"临时机房。
"老陈,你确定这玩意儿能行?"张明擦着汗问道。他们刚刚完成了服务器的最后调试,
狭小的储物间里闷热难耐。陈默检查着网络连接状态,满意地点点头:"完美。现在,
让我们启动第一个版本。"他键入一串命令,服务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,
指示灯开始有规律地闪烁。陈默回到宿舍,
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了一个蓝色气泡图标的程序——"连我",这是他给软件取的名字。
"试试看。"陈默创建了一个账号"CM1998",
然后指导张明在另一台电脑上安装客户端,注册了"ZMing"。几秒钟后,
张明的电脑发出"滴滴"的提示音,一个对话窗口弹出,
显示CM1998发来的消息:"你好,世界。""**!真的收到了!
"张明激动地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,"这太神奇了!"陈默笑了:"这才刚刚开始。
"他接着演示了添加好友、发送文件等功能,每一项都让张明惊叹不已。"你从哪学的这些?
我们专业课可没教这些啊!"张明狐疑地问。
陈默早有准备:"我暑假在一家外企实习时接触到的技术,结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。
"这个谎言天衣无缝,因为确实有同学去了外企实习。接下来的两周,陈默几乎足不出户,
不断完善"连我"的功能。
他加入了未来**和微信最受欢迎的元素:头像设置、个性签名、聊天室,
甚至一个简易版的"朋友圈"。张明负责在同学中推广。起初只是小范围试用,
但口碑迅速传播开来。计算机系的同学们被这个神奇的软件震惊了——它比电子邮件快得多,
比电话便宜得多,还能传送文件!"陈默,你这个软件太棒了!"班长***在食堂拦住他,
"我们编程小组现在都用它交流,比跑腿通知方便多了!""谢谢,有什么建议吗?
"陈默问道,一边默默记下用户反馈。"如果能加个群聊功能就好了,我们小组六个人,
现在只能一对一聊。"陈默点头:"下周就能实现。"当晚,他熬了个通宵,
加入了群聊功能。第二天,计算机系编程小组成了"连我"第一个官方群组,
群名叫做"代码疯子"。用户增长比陈默预期的还要快。仅一个月后,
"连我"在华清大学的用户就突破了300人,几乎涵盖了整个计算机系和半个管理学院。
服务器开始不堪重负,频繁宕机。"老陈,这样下去不行啊。"一天深夜,
张明忧心忡忡地说,"今天又宕机三次,同学们都在抱怨。"陈默盯着服务器监控数据,
眉头紧锁。他低估了用户活跃度,原以为1998年的网络环境,用户不会太频繁使用。
但大学生们对这个新奇工具的热情超乎想象。"我们需要更好的服务器,更大的带宽。
"陈默说。"钱呢?你那两万八已经花得差不多了。"张明指出残酷的现实。陈默沉思片刻,
突然眼睛一亮:"我们去找周教授。"周志华,计算机系主任,国内互联网研究的先驱人物。
陈默重生前就知道,周教授后来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,在学术界地位崇高。第二天,
陈默和张明带着演示版"连我"来到了周教授的办公室。"教授,
我们开发了一个即时通讯软件,想请您指点。"陈默恭敬地说。周教授五十出头,头发花白,
戴着厚厚的眼镜。他起初只是出于礼貌看了看,但随着陈默演示各项功能,
他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而惊讶。"这个协议栈是你自己设计的?"周教授指着一段代码问道。
"是的,基于TCP/IP但加入了加密层和压缩算法,更适合即时消息传输。
"陈默解释道,流畅地讲解技术细节。周教授越听越惊讶:"这些想法非常前沿,
我在美国学术会议上都没听过类似方案。陈默,你是个天才!
"陈默心中暗笑——这些"前沿"技术在二十年后只是基础常识。"教授,
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服务器资源不足。"张明适时提出困难。周教授沉思片刻,
拿起电话:"小王啊,把实验室那台备用服务器给计算机系3班的陈默同学使用...对,
就是那个IBM的...好的,谢谢。"挂掉电话,
周教授对目瞪口呆的两个年轻人说:"学校应该支持学生创新。那台服务器性能不错,
带宽也足够你们现阶段使用。但我要提个条件。""您说。"陈默立刻回应。"这个项目,
我要作为指导老师。不是要占你们便宜,而是给你们提供学术支持和资源保障。另外,
我建议你们尽快申请软件著作权。"陈默和张明对视一眼,同时点头。有周教授背书,
他们的创业之路将顺利得多。有了新服务器和学校网络的支持,
"连我"的运行立刻稳定下来。
陈默趁机推出了几个重要更新:用户分组、离线消息和文件云存储。
每一个功能推出都引发一阵使用热潮。更令陈默惊喜的是,周教授不仅提供了硬件支持,
还带来了学术资源。他介绍了几位研究生加入开发团队,并帮助陈默优化了软件架构。
"陈默,你的设计理念很超前,但在分布式处理上还有些不足。
"周教授在一次技术讨论会上指出,"这部分可以让李博帮你看看,他是分布式系统专家。
"李博是周教授的博士生,对"连我"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。在他的帮助下,
陈默重构了服务器集群架构,使系统能够支持更高并发。三个月后,
"连我"在华清大学的用户突破1000人,开始向周边高校蔓延。
陈默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:基础功能免费,
VIP会员可以享受更大存储空间和特殊头像框——这是未来"增值服务"商业模式的雏形。
"老陈,我们该成立公司了。"一天晚上,张明严肃地说,"今天有人找我谈广告合作,
但我们连个正式机构都没有。"陈默点头同意。重生前他只是个技术骨干,
对公司运营一窍不通。但现在,他必须快速学习如何成为一名CEO。"先注册工作室,
等毕业后再转公司。"陈默做出决定,"你负责商务,我负责技术,股份我六你四。
"张明爽快地同意了——没有陈默的技术,这个项目根本不存在。1999年春天,
"连我工作室"正式成立,办公地点就在学校创业中心的一个小隔间。周教授成了名誉顾问,
几位研究生**技术支援。陈默和张明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开发软件、处理用户反馈,
忙得不可开交。但陈默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很快,他们将面临真正的挑战——走出校园,
迎接商业世界的***。3"连我"用户突破5000的那天,
陈默在工作室里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。"请问是'连我'软件的负责人吗?
"电话那头是一个带着南方口音的男声。"是的,我是陈默。您是哪位?"陈默警惕地问道。
工作室的电话号码并没有公开,只有少数合作伙伴知道。
"我是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林世诚。我们对贵公司的软件非常感兴趣,想谈谈合作事宜。
"陈默的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话筒。
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——这个名字在普通人耳中或许陌生,但他知道,
这是腾讯早期的投资方之一。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,只是这一次,轮到他来改变轨迹。
"林先生您好,请问是什么样的合作?"陈默尽量保持语气平静。
"我们公司看好即时通讯软件的前景,想投资'连我'。方便的话,我可以明天飞北京面谈。
"陈默与张明交换了一个眼神,后者正竖着耳朵听这通电话。"好的,明天上午十点,
华清大学创业中心见。"挂断电话后,张明兴奋地跳了起来:"有人要投资我们了!
深圳的大公司!"陈默却没有那么乐观。他清楚地记得,
腾讯就是在1999年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,然后迅速发展壮大。现在有人找上门来,
是福是祸还很难说。"别高兴太早,"陈默泼了盆冷水,"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。
查查这家公司的背景,准备好商业计划和财务预测。"当晚,陈默几乎没睡,
他查阅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资料。不出所料,
这家公司与腾讯早期投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更令他警觉的是,
林世诚这个名字在重生前的互联网历史上从未出现过,很可能是个中间人。
第二天上午九点半,陈默和张明已经等在工作室,西装革履——这是张明坚持的,
说要给投资人留下好印象。十点整,一个身材瘦削、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准时出现在门口。
他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,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精明的光芒。"陈总,张总,久仰大名。
"林世诚热情地伸出手,"没想到'连我'的创始人这么年轻,真是后生可畏啊!
"寒暄过后,林世诚直奔主题:"我们公司愿意出资200万人民币,
收购'连我'软件及全部知识产权,同时聘请二位继续负责开发工作。"张明倒吸一口冷气。
200万在1999年是一笔巨款,足以在北京买好几套房子。但陈默面不改色:"林总,
恕我直言,200万买断不太可能。我们更倾向于融资方式,出让部分股份。
"林世诚的笑容僵了一瞬,很快恢复:"陈总对商业很了解啊。那么,
200万换取51%股份如何?公司保留控股权,你们继续经营。"典型的VC手段,
陈默心中冷笑。先用高估值吸引创业者出让控股权,再通过后续融资稀释创始人股份,
最终将创业者踢出局——这套玩法在二十年后已经司空见惯。"林总,
'连我'目前注册用户超过5000,日活跃用户80%以上,月增长率达到120%。
按照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方法,至少值1000万。"陈默不卑不亢地说,
"我们最多出让20%股份。"谈判陷入僵局。林世诚显然没料到这个大学生如此难缠,
他调整策略,
图:深圳的产业资源、香港的资本市场、国际化的前景...每一句话都直击创业者的梦想。
但陈默不为所动,他太清楚这些漂亮话背后的算计了。"这样吧,"林世诚最后妥协道,
"我们投资200万,占股25%,但要求优先认购权和董事会席位。"这个条件相对合理,
陈默没有立即拒绝:"我们需要考虑一下,也要咨询法律顾问。""当然,当然。
"林世诚站起身,递上名片,"希望尽快听到好消息。对了..."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,
"我们公司也在开发类似产品,如果合作不成,市场竞争就在所难免了。"陈默眯起眼睛。
这已经是**裸的威胁了。送走林世诚后,张明迫不及待地问:"老陈,200万啊!
为什么不答应?""因为'连我'值更多,而且..."陈默压低声音,
"我怀疑他们是想买下后雪藏我们,推自己的产品。""不会吧?"张明半信半疑。
"查查他们说的'类似产品'就知道了。"果然,
晚陈默就在一个程序员论坛上发现了蛛丝马迹——深圳确实有一家公司在开发即时通讯软件,
但技术落后"连我"至少半年。接下来的几天,陈默咨询了周教授介绍的法律专家,
制定了详细的融资计划。他决定拒绝林世诚的收购要约,转而寻求其他投资渠道。
但就在他们准备正式回复的前一天,意外发生了。凌晨两点,陈默被急促的电话**惊醒。
是值班的研究生打来的:"服务器遭到大规模DDoS攻击!用户数据可能泄露!
"陈默一个激灵坐起身,瞬间清醒。他叫醒张明,两人飞奔到工作室。
情况比想象的更糟——服务器负载达到1000%,数据库连接全部中断,
监控显示攻击来自全球各地的IP地址。更可怕的是,有用户报告收到诈骗信息,
冒充"连我"官方索要密码。"专业黑客干的,"陈默咬牙道,"这不是巧合。
"张明脸色苍白:"我们该怎么办?""先切断主服务器,启动备用系统。
"陈默迅速做出决策,"通知所有用户更改密码,发布系统维护公告。
"在研究生团队的帮助下,他们奋战到天亮,终于控制住了局面。
但损失已经造成——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数据丢失,软件不得不暂停服务24小时进行修复。
更糟糕的是,校园BBS上开始出现质疑"连我"安全性的帖子,
有人甚至声称软件会窃取用户隐私。***风向一夜之间变了。中午时分,
陈默接到了林世诚的电话:"陈总,听说你们遇到麻烦了?网络安全确实是个大问题啊。
我们的报价仍然有效,但考虑到风险,可能要做些调整..."陈默直接挂断了电话。
现在他确信,这次攻击与深圳那家公司脱不了干系。"我们被黑了,老陈。"张明沮丧地说,
"用户都在骂我们,还有人说要卸载软件。"陈默却出奇地冷静:"不,这是个机会。
""机会?"张明瞪大眼睛。"没错。"陈默打开电脑,"首先,
我们要公开透明地处理这次危机;其次,
借机推出我们准备已久的安全升级;最后..."他露出神秘的微笑,"让攻击者付出代价。
"接下来的24小时,陈默几乎没合眼。他带领团队做了三件事:第一,详细记录攻击过程,
准备技术分析报告;第二,联系周教授,借助学校关系向***部门报案;第三,
准备一个"炸弹"。第三天,"连我"重新上线,
同时发布了一封致用户的**:"亲爱的'连我'用户:首先为服务中断深表歉意。
9月12日凌晨,我们的服务器遭到有组织的恶意攻击...经过全力修复,
所有用户数据完好无损...为表歉意,
所有用户将获得一个月VIP会员服务...同时推出全新安全系统,
采用军方级加密技术..."**真诚而专业,不仅解释了事件经过,
还详细说明了采取的改进措施。更妙的是,陈默巧妙地引导***,
将"连我"塑造成黑客攻击的受害者,赢得了用户同情。与此同时,
陈默放出了他的"炸弹"——一篇技术分析文章,详细还原了攻击路径,
并指出攻击源大部分来自深圳某IP段。文章没有直接指控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
但暗示足够明显。效果立竿见影。校园BBS上的***开始反转,用户纷纷声援"连我",
谴责不正当竞争。更精彩的是,周教授联系的网监部门介入调查,
很快锁定了攻击源头——正是深圳那家公司的技术部门。一周后,
林世诚灰溜溜地离开了北京。而"连我"不仅恢复了正常运营,
用户数还增长了30%——危机公关做得漂亮,反而提升了品牌形象。"老陈,你太神了!
"庆功宴上,张明敬了陈默一杯啤酒,"你怎么想到这些招数的?"陈默笑而不语。
这些危机处理技巧,在二十年后只是公关常识,但在1999年,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夜深人静时,陈默独自站在宿舍阳台,望着满天繁星。第一场商战,他赢了。但他知道,
这仅仅是开始。随着"连我"影响力扩大,更强大的对手将会出现,
包括那个本该成为巨头的腾讯。不过没关系,他已经准备好了。
重生的优势不仅在于知道未来,更在于知道如何改变未来。4黑客攻击事件过去两周后,
"连我"的服务器监控屏幕上,用户数字突破了五万大关。陈默站在工作室的白板前,
盯着这个数字看了许久,手中的马克笔在白板上轻轻敲击。"老陈,我们是不是该庆祝一下?
"张明推门而入,手里挥舞着一份报纸,"看,《计算机世界》报道我们了!
"陈默接过报纸,第三版整版刊登着题为《校园创业团队打造中国版ICQ,
黑客攻击反促用户增长》的报道。文章详细介绍了"连我"的发展历程,
特别提到了他们在危机处理上的专业表现。"记者怎么知道这么多细节?"陈默皱眉问道。
张明挠了挠头:"呃...上周有个自称记者的人来采访,你不在,我就...稍微聊了聊。
"陈默本想责备张明擅自接受采访,但转念一想,这篇报道对"连我"的形象塑造相当正面,
尤其是将他们定位为"中国互联网创新的希望",这种免费宣传求之不得。"下不为例。
"陈默最终只说了这么一句,继续研究白板上的发展路线图。张明松了口气,
凑过来问:"我们接下来怎么做?用户增长这么快,学校服务器又快撑不住了。
"陈默在白板上"融资"两个字上画了个圈:"是时候找专业投资机构了。"话音刚落,
工作室的电话响了起来。张明接听后,表情逐渐变得惊讶。"北极光创投?对,
陈默在...好的,明天上午十点可以...国贸大厦35层,没问题!"挂断电话,
张明兴奋地转向陈默,"是北极光创投!国内最顶尖的风投之一!他们想约你明天谈投资!
"陈默挑了挑眉。北极光创投在重生前确实是中国风投界的翘楚,
投资过无数成功互联网企业。但1999年,他们应该还处于早期阶段。
"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?""说是看了《计算机世界》的报道,还专门下载'连我'试用过。
"张明兴奋地***手,"老陈,我们要发达了!
"陈默却显得异常冷静:"准备一下商业计划书和财务预测,今晚别睡了。"当晚,
陈默和张明通宵达旦,整理出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。陈默凭借重生前的经验,
加入了清晰的商业模式、增长预测和退出机制,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的作品。
"这些数字...是不是太乐观了?"张明看着三年后预计用户数达到5000万的预测,
忍不住问道。陈默笑了笑:"在互联网行业,保守的预测反而会让投资人觉得你缺乏远见。
"第二天,陈默换上了唯一一套西装,独自前往国贸大厦。电梯上升到35层,
北极光创投的前台接待了他。"陈先生?邓总正在等您,请跟我来。"会议室里,
三位投资人已经就座。为首的邓锋四十出头,戴着金丝眼镜,目光锐利。
陈默认出他就是北极光创投的创始合伙人,在重生前被誉为"中国风险投资教父"。
"陈同学,久仰大名。"邓锋起身握手,"《计算机世界》那篇文章写得很好,
但更让我惊讶的是你们软件的技术架构。"陈默心中一凛——邓锋显然做了充分准备,
不是那种只看媒体报道就决定投资的跟风者。接下来的两小时,
陈默经历了重生以来最严苛的"拷问"。邓锋和他的团队从技术细节问到商业模式,
从竞争格局问到团队建设,几乎涵盖了创业公司的方方面面。但陈默应对自如。
小说《重生1998,我超越马化腾》 重生1998,我超越马化腾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。